情味,源於人。
不同的角色,一代又一代為這地方留下獨一無二,但普世共鳴的感情;
時日久了,留下的情味始終不散。
在順天做開鎖匠36年,錫記從不敢在年三十放假。
年三十人人提早收爐,為團年飯張羅,就是錫記最繁忙之時 ,「大家落街買雞買燒肉,進進出出,忙得一頭煙就忘記帶鎖匙;冬天風也大嘛,吹一吹就關門,有次我六時想收檔,就看到有人急急跑來。」
開心開鎖 開心鎖
年三十人人提早收爐,為團年飯張羅,但在順天邨做開鎖匠36年,錫記卻從不敢在年三十放假,旨因這是錫記最繁忙的一天。「大家落街買雞買燒肉,進進出出,忙得一頭煙就忘記帶鎖匙;冬天風也大嘛,吹一吹就關門,有次我六時想收檔,就看到有人急急跑來。」為了讓街坊可以開心團圓,錫記從不會吝嗇。





大家開心 大過我一個開心
許多公公婆婆記性不好,可能洗個澡短短幾分鐘,就把鎖匙位置忘得一乾二淨,但卻記得去找錫記幫忙。「老人家不笨的,他們知道你幫到手、老實不呃錢,就會信任你; 我也感恩,現在他們來找我做什麼,都不講價。」
事實是錫記收費平絕港九,自2014年以來,維持配匙五元、開鎖180元。在開鎖佬買少見少的今天,明明大有加價空間錫記卻逆市而行 --「幾蚊對老人家來講很重要,兩條鎖匙平六蚊,可以買兩個包;我的數這樣計:加價,我一個人開心;不加價,就無數人開心,當然是無數人開心,大過我一個開心。」
幾分鐘的英雄
他回想自己年少學開鎖,目標是逞「幾分鐘的英雄」,「管你是大醫生、大校長,當你開不了門,無助絕望,只有開鎖佬能救,可說是滿足自己的英雄感。」現在他覺得,開鎖最大意義是滿足其他人:「生意如何做,看你心態; 有些人覺得,此時不賺待何時,來個開天殺價; 我就覺得,門被風吹一吹就要花錢找人開鎖,已經不高興了,我要是收得貴,人家只會更不高興,何苦?」
開鋪頭的大部份只想兩件事:開源和節流;現在通訊發達,錫記大可安在家中,有事才出動,更可省下一大筆租:「會忘記帶鎖匙的,主要都是老人家,他們不習慣打電話,要親自過來見面交帶事情,為了老人家,實體店總要有。」鍚記門口的小平台,還放了椅子數張,「讓老人家消磨時間,聽我搞吓笑。現在人口老化,政府有千千萬萬老人家要照顧,我就幫忙照顧三幾個囉。」
阻止家變靠多事
有時街坊真正需要的,不是開鎖,是解開心鎖,錫記笑言自己是個多事佬,最愛問人問題:「有次有婆婆來說要分錶,我覺得奇怪,人家間劏房才分錶,公屋分什麼錶?原來她兒子娶了內地太太,大家生活習慣不同,她分錶代表割席。」
「我問婆婆,你愛唔愛你個仔?既然你愛,咪犠牲啲囉 。新抱將來陪你個仔的時間比你長,你跟她爭執,他們夫妻不開心、 孫仔不開心,搞到大家都不開心,就為了你一個人!」
他寧願少一單生意,不願幫手破壞一個家,「若干年後她來多謝我,現在一家和睦了,好彩我多事!」
物色好心地接班人
錫記六十多歲未言退休,但總想覓得接班人,畢竟開鎖是民生需要,街坊要人照顧。「我一直密密觀察,希望七十歲後,有個人可以接手。做開鎖技術重要,心態更重要,假如他收人好多錢,我唔要!」
開鎖佬不難找,像錫記一樣,「錫」住街坊的,萬中無一。

錫記鎖匙
地址︰順天邨順天街市2號檔
電話︰92700576
解憂茶餐廳
隱身在葵盛東商場的廣發餐廳,看上去跟一般港式茶餐廳無異;但當仔細看,便會發現無論店裡店外牆上卡位都貼著幾張「獎狀」和鬼仔鬼妹當主角的學生照海報,看似「九唔搭八」,其實是老闆馬先生(Henry)發起的「優異成績獎勵計劃」– 凡就讀葵盛圍及石圍角邨內中學的同學在班上考獲頭一、二、三名,都可以獲得廣發面值100元的餐飲劵。






散播分享精神
以為只是單純的學術鼓勵?原來另有內情。「而家社會風氣變咗,以前街坊鄰里都會守望相助,新一代人則習慣自己顧自己。加上社會負面新聞愈來愈多,學生讀書壓力也愈來愈大,朋輩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更為重要。」馬老闆說,同學因取得好成績拿到優惠券,可以自己用,或者跟其他同學分享,甚至拿了不用當書籤,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同學,都有助他們從小培養同理心。活動舉辦至今快一年,已先後有30多位同學來領獎,「每次同學仔拿著成績表來領獎,我們都會好似父母般既開心又安慰,看到他們攞獎之後的興奮模樣,立刻call齊其他同學來開餐,我哋不知幾開心。」
不止關注區內學童,連長者也關顧到,廣發每月逢農曆十五都會免費派早餐予區內長者,8年來風雨不改。「我哋都想老人家食得健康啲,專登整麥皮、特訂麥包來派,功夫係多咗,但喺我地啲伙計都好願意去做。」縱使成本上漲,經營壓力有增無減,馬老闆卻從沒想過叫停活動。「公公婆婆一早就來排隊,有些甚至會在前一晚在門口放低紙皮、櫈仔去霸位,可想而知這個早餐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回想以前細個好窮,睇公立醫院輪街症就要用櫈仔霸位,沒想過幾十年後老人家仍然要咁做,所以更加沒理由不繼續派下去。」
街坊聚腳平台
馬老闆心繫區內街坊,或多或少受老父薰陶。
37年前,他父親在石圍角邨開起第一家廣發,他中學未畢業已經常到鋪頭幫手,石圍角早已成了他第二個家。街坊看著他成家立室,他也視街坊如老友,對他們的喜好、脾性更是瞭如指掌,「有些街坊好得意,每天都要坐同一個位置才安落;有個成百歲嘅老婆婆,天天來鋪頭吃東西,即使什麼都記不起,卻依然牢記著來茶餐廳的路線。又有個老街坊,住進老人院仍要偷走出來鋪頭吃東西。」聽落叫人哭笑不得,其實正源於那份強烈的歸屬感,「老店雖然無錢賺,有時仲蝕錢,但街坊咁鍾意呢度,又係爸爸的心血,我哋點捨得執。」
街坊習慣來廣發打躉,小店久而久之也成了他們的「社交平台」,馬老闆笑言「條邨發生咩事,仲快過記者收風」。他們生活上遇到什麼奇難雜症,更可以透過聊天分享找到情報、對策,「曾經有位視障街坊經常跟我們吐苦水,說在街上很難截的士,或是給司機兜路濫收車資,剛巧有位揸的士的熟客聽到,便義不容辭出手相助,之後還把鋪頭當成他倆的中轉站。我們知道有熟人幫手,個心當堂安落晒。」
馬老闆在父親過身後全力接手廣發,06年更在葵盛東商場開起分店來。面積雖比老店大3倍,裝潢、設備也更先進,卻延續了老店濃濃的人情味。除派早餐、學生獎勵計劃,近年還開始跟不同地區及慈善組織合作,免費借出場地開辦工作坊予社區內的弱勢社群,像弱能人士,馬太慨歎現時仍有很多餐廳怕影響生意抗拒招待他們,「但弱能人士始終需要機會去接觸社會,人家不願做,就等我們來做吧。做生意賺到幾多錢,其實就看你想花在那裡;你固然可以選擇滿足自己,我們則享受把部分跟社區分享,令更多人受惠。」廣發雖小,但散播的愛,卻是無限大。

廣發餐廳
地址︰葵涌葵盛東商場1樓106A舖
電話︰2612 1842
隱身在葵盛東商場的廣發餐廳,看上去跟一般港式茶餐廳無異;但當仔細看,便會發現無論店裡店外牆上卡位都貼著幾張「獎狀」和鬼仔鬼妹當主角的學生照海報,看似「九唔搭八」…
清晨7時,啟業邨份外寧靜,路人寥寥可數。
唯獨商場停車場上蓋的籃球場,蠢蠢欲動,每天總會聚上30、40人來耍太極。
籃球場上的太極班
清晨7時,啟業邨份外寧靜,路人寥寥可數。
唯獨商場停車場上蓋的籃球場,蠢蠢欲動,每天總會聚上30、40人來耍太極。
他們都是啟業邨的老友記,年輕的60來歲到最年老的90多歲;無論是熱辣辣的炎夏、北風呼呼的寒冬、抑或下雨颱風天,他們都會準時來上課。而且一上,更已是30多個年頭。






風雨不改堅持義教
這個太極班最初由康文署開辦,當年啟業邨才剛入伙,邨內康樂活動欠奉,便想出在籃球場開班教太極。「原本反應麻麻,得小貓6、7 人上堂差點被殺班,幸好慢慢建立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學員人數回升至廿多人才『有得留低』。」陳淑卿是資深武術太極教練,年青時已擔任康文署註冊太極導師,先後在多個屋邨開班授徒,退休後她依然活躍,見康文署停辦啟業太極班,便索性留下來繼續義教,「教開有感情,同啲街坊都熟晒,而且佢地又咁鍾意學嘢,點捨得就咁就完。」她家住秀茂坪,每朝6點多便要坐車出藍田再轉小巴來啟業邨授課,路途雖轉折,幾十年來卻依舊風雨不改,「唔係因為呢個籃球場聚到咁多街坊,我諗我都唔會喺度教到30幾年。」
這個籃球場,的確見證著上世紀公共屋邨規劃的發展變遷;由70年代初開放式平台設計,到80年代新式綜合大樓;啟業邨於1981年入伙,正好趕上潮流在邨內建上一棟集街市、商場、停車場及頂層有蓋球場於一身的綜合式大樓。這種有蓋球場勝在樓底超高,加上四面只以鐵籠包裹,感覺通風開揚,又避免日曬雨淋,「啲街坊一得閒就落嚟,就算唔做運動,坐吓、傾吓計都好,打風落雨一樣無有怕。」陳師傅說,全盛時期來打太極的街坊多達70、80人,差不多逼爆整個籃球場,加上邨內康體設施其實不算多,打籃球、親子活動、打躉吹水的都會上來籃球場,人氣可說盛極一時,只是直至幾年前,管理公司因天雨積水怕街坊跌倒要求停辦太極班,受街坊大力反對,最後經多番調停才得以繼續,「換到別處上堂,啲街坊嫌遠唔嚟,少咗機會耍太極做運動,都無咁健康。啟業邨老人家比較多,更需要更多設施給他們見見人、伸展一下。」
老友記支援網
陳師傅雖非邨民,卻跟啟業邨建立深厚的感情,尤其天天相見來學太極的老街坊,感覺更像老朋友一樣,「有些跟我學了幾十年,睇住大家一齊由中年變老友記,現在見到佢地身體健康日日落到嚟耍太極,就放心了。」她說,太極班不單是街坊溝通的橋樑,也成了老友記之間的生活支援網,「好似展哥咁,非常熱心幫人,退休後不止瞓身練太極,平時更會在邨內做義工,替有需要的老友記攞飯、量血壓。我們每遇上什麼難題,一開聲,展哥都會第一時間出手相助。」還不止,陳師傅更在班上發起籌款,透過參加不同慈善機構的齋宴及活動募捐,回饋社會,「我們雖然老了,但能力許可的話,仍想出一分力,去幫助社會上比我們不幸的人。」
太極班開了逾30年,陳師傅坦言近年身體健康不如前,也未必可以天天來上課,不過原來她已早有後著,找來徒弟展哥幫忙代課,「雖說太極自行練習也行,但始終有人帶領,凝聚街坊的力量會更大,更能把長者做運動的風氣和習慣延續下去。現在有展哥接棒,總算能功成身退,我都放心得多。」她大半生心繫街坊,感情一點一滴累積,這份情,絕對得來不易。
見證利安四分一世紀的「偶像」
不管在什麼年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儘管是欣賞偶像的才華,或者是尋找心靈慰藉,偶像都會曾經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從前,屋邨商場亦出現很多「新偶像」,這裡說的其實是連鎖髮型屋新偶像。
新偶像當年大舉進駐屋邨商場,分店遍佈港九新界,更在利安邨開邨時進駐。1993年,蘇林順跟隨連鎖髮型屋新偶像來到利安邨剪髮,一剪就剪了四份一個世紀。他回憶指假日總是擠得水泄不通,皆因男女老幼也來這裡剪髮。「當時利安邨才剛入伙,區內髮廊不多,一到周末或過時過節,街坊都會湧來剪髮,生意好到要在店中央排上一行紅色膠櫈仔,客人染髮、焗油到一半,就會叫她們轉坐櫈仔繼續等,騰出椅子讓下個客人先剪髮。」






經歷香港低高起伏在利安
回憶當年輝煌戰績,老闆蘇林順愈說愈起勁,「以前逢星期六、日,唔駛旨意食到早餐,一回來就由朝做到晚,一日閒閒哋都有百多個客,工夫做極唔完,個個做到好似『摩打手』咁。」
髮廊生意好,蘇林順的仕途也扶搖直上,很快便由髮型師升至店長,高峰期一人打理四、五間分店,單單利安新偶像一家店,就請了六個師傅、五個洗頭、一個收銀。蘇林順也需經常遊走馬鞍山與大埔,更笑言當時生意多到「做到驚」。收入豐厚之餘,他跟伙計手足情深,「收工經常在附近happy hour食嘢、吹水,特別開心。」
但隨著97移民潮爆發,加上附近愈來愈多大型商場落成,行內競爭與日俱增,客源被分散,生意便開始走下坡。03年又碰上沙士,生意更是一落千丈,「當時行內有個口頭蟬叫『十八四十八』,洗頭原本五十多元劈價至十八元,剪髮由一百零六元降價至四十八元也未必有生意。」他說當時個個人心惶惶,別說去「飛髮」,連出街都怕,即使敢到髮廊幫襯,也誇張到自備毛巾及消毒藥水,「真係打個乞嚏都驚,我們唯有盡量做,又戴口罩又不停消毒。」
雖然經歷高山低谷,蘇林順仍是留守在利安邨。
凌晨兩點窩心炒麵
好不容易才捱過沙士,街坊生活回復正常,生意卻已大不如前。「始終選擇多了,近年又興起廉價速剪店,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以前是做到驚,而家就坐到驚,好彩從前儲了一班熟客,才不致被淘汰,能站穩住腳。」生意難做,蘇林順卻不灰心。在2005,新偶像做不了,於是他接手店舖並改名「夢髮廊」。作為老前輩的他,入行四十年,仍經常到髮型協會上堂增值,可見他對這一行充滿熱誠。
令他不言退的另一個原因,絕對是街坊的人情味。利安邨街坊是與他一起成長的老朋友,每次經過店子,總會走進來「吹水」,由今晚煲什麼湯以至女兒何時出嫁,天南地北,也無所不談。「有些街坊嫁女都會請我飲,有些搬到大水坑、沙田、大埔,都會專登帶埋老婆仔女回來找我剪髮。」利安許多街坊,一家幾口都是由蘇林順剪髮剪到大,雖然不會視他為偶像,但總不會忘記他。「過時過節去完旅行總有手信,年尾知我們做到踢晒腳,夜麻麻凌晨兩點還煲粥炒麵給我們吃,你話窩唔窩心?」
儘管經營比從前艱難,蘇林順從沒想過要放棄店子,但說到讓子女繼承,他一萬個不願意,「做髮型這行,犧牲很大,假期永遠最忙,經常不能陪伴家人親友;仔女小時候我也沒機會多陪陪他們,現在他們長大了,更不希望他們要步我後塵。」簡單一句話,道盡行業辛酸,可見店子能堅持四分一世紀,絕對是難能可貴。如果要在利安邨找偶像,蘇林順必定是熱門人選。

夢髮廊
地址︰馬鞍山利安邨商場LG103鋪
電話︰2640 9181
不管在什麼年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儘管是欣賞偶像的才華,或者是尋找心靈慰藉,偶像都會曾經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從前,屋邨商場亦出現很多「新偶像」,這裡說的其實是連鎖髮型屋新偶像……
街場有趣之處,在於個個獨一無二。所謂「街場文化」,其實源於美國黑人基層的社會;沒有正規球場,亦不用昂貴裝備,手上有個籃球便能打出自己的天下。從街場的設施及設計,到每個場地的「規則」,我們都能感受到獨特的「街場文化」。
街場復興
街場有趣之處,在於個個獨一無二。所謂「街場文化」,其實源於美國黑人基層的社會;沒有正規球場,亦不用昂貴裝備,手上有個籃球便能打出自己的天下。從街場的設施及設計,到每個場地的「規則」,我們都能感受到獨特的「街場文化」。
土生土長的 Jason 自小馳騁各個屋邨街場,在「不打不相識」下,結識到三位對街場情有獨鍾的摰友。「有些場地因位置隔涉,使用率太低等問題被拆卸。而且現在大家打慣冷氣場,怕熱怕曬而不願再用街場。」眼看不少兒時熟悉的街場不知不覺地消失 ,香港特色的街場一個又一個被淹沒,他們決定成立 SLAB,捍衛街場。






香港特色街場
SLAB其實是香港七、八十年代興建長型公屋的代號,而當年興建的屋邨正是許多特色街場的孕育地。四位籃球愛好者透過成立 SLAB,在各個平台宣傳及籌備活動,介紹香港街場的特色,喚起社會及籃球發燒友的關注。成立短短兩年,Facebook 粉絲人數已直逼九千。
香港地少人多,Jason 説:「不少七、八十年代的屋邨商場,頂層都會設計成遊樂場。」就像全港數一數二的室外有蓋籃球場 —— 啟業運動場,正利用停車場天台的空間作為運動場。為了打籃球,每次需爬五層樓梯,未開波就已經汗流浹背,也是很好的熱身。在人人都害怕「打波先黎落雨時」,啟業運動場就令你「落雨都唔怕」。「啟業邨這個是少有的有蓋運動場,每次落雨想打波,我地都會即時想起他。」透明天窗讓陽光滲透到球場,再加上獨特的黃色鐵罩,為球場更添一份獨特。
另外,位於屯門安定邨停車場上蓋的籃球場,也是 SLAB 十分喜歡的場地。除了高、低兩個場,中間一塊小空地,也設半個球場讓波友練射波。「街場唔駛個個好標準,這個設計如此善用空間,其實好有香港特色。」
從街場認識社區
對 SLAB 四子而言,在打街場期間,認識各區的特色小店,找回地道人情味,也令他們不亦樂乎。那些年,大家在街場鬥波鬥得痛快,完場後例牌到附近冬菇亭吃飯或便利店暢飲聊天;手上籃球漏了氣,便走進邨內文具店,放低「兩蚊雞」就可為籃球充氣,樣樣都充滿屋邨情懷。
籃球加上屋邨情懷,正是香港一道獨有的風景。日本、台灣、美國的特色街場都可結合籃球、社區與文化,Jason 相信香港都可以。
把波友帶回球場
SLAB 介紹過的街場,不單吸引波友慕名到訪,連 IG 女神也會去打卡朝聖。「有些女生更留言說,因為街場而對籃球產生興趣,繼而對該區加深認識,都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去年暑假,SLAB 將「主場」概念進一步延伸,舉辦免費三人街頭籃球賽「捍衛主場」,真真正正把人帶回街場。「捍衛主場」用到各區街場來比賽,好讓波友有機會認識各區主場;「但總決賽我們一定選擇啟業籃球場,有蓋、交通方便,打風落雨無有怕。」
感激的是,「捍衛主場」第二季的參加人數,由第二季急升至千多人。Jason 說,幸好有贊助商的支持,以及商場業主免費借出籃球場地,比賽反應才如此的好;「始終比賽要做到不收分文,才能吸引更多波友參加。」今年,民坊更邀請 SLAB 及地區設計工作室 One Bite Social 合作,重新設計啟業運動場,務求建立首個具本土特色的街場,讓街坊及波友有一個多元共融的運動場。
讓更多人認識本土街場,讓大家重新返回街場,是 SLAB 成立的原因。「街場本來就屬於大家,好似每個人嘅鄉下咁,係自己地頭,係大家嘅主場。大家要是能重新使用這些地方,就不用等消失的一刻才去保護他。」

茶繫兩代老實人
如果要用一種茶來形容「和記」,普洱絕對適合不過。濃釅、醇厚,經歷歲月的浸潤,愈陳愈香,總散發著一種獨特滋味。石籬邨自1966年落成,這屋邨歷史有多久,和記茶莊的歷史便有多深。它雄據在街市最當眼的入口處逾半個世紀,看盡區內風雨變遷。「剛來時這裡什麼都沒有,只有木屋鐵皮屋,爸爸賣茶由小販做起,之後政府起了屋邨和街市,爸爸才搬進去繼續經營。」老闆余鴻娓娓道來。






保留父親心血
九年前,父親過世,余鴻正式接手和記,別人以為子承父業是順理成章,他卻自比外行人,花了許多苦功,才把茶莊打理得頭頭是道,「雖然受爸爸薰陶,13歲便開始喝功夫茶,但對賣茶,我是一竅不通。爸爸走了,既不忍心他的心血就此化為烏有,又不想浪費店子的靚茶葉,唯有硬著頭皮接手經營。」
第一步,先解決來貨問題,老父生前一直跟雲南著名茶廠「勐海」合作,每年春、秋茶二季都會定時入貨,「爸爸跟『勐海』幾十年來都講個『信』字,到我這代接手,幸好他們也願意繼續供應茶葉,更不時寄來茶版讓我們試飲,入靚茶益街坊。」繼承了父親多年商譽,貨源問題順利解決。
「蝕底」生意賺人情
向來和記出品深得街坊歡心,因為余父會主動「溝茶」,即使是百多至幾百元一斤的中價普洱、龍井、鐵觀音、香片,有時質素不穩,余父就會混一點靚茶葉,讓整體感覺更芳醇,余鴻保留這項「蝕底」傳統,「賺到的利潤一定少了,但無所謂啦,為街坊賺少一點,薄利多銷,才有來有往。如果給人家劣貨,賺到一次錢,下次他不再來,也根本沒意思。」
余鴻也謝絕「硬銷」,堅持實話實說,「舉個例,明前龍井夠上乘矜貴,賣出去利錢豐厚,但如果你胃部功能較差,根本不適合喝綠茶類,一味只為賺錢硬銷給你,你個胃唔受得飲唔到,既嘥錢又嘥晒啲茶葉,你說多無謂。」
這種「老實」,其實就是一種以街坊為本的心意,難怪和記與街坊的情誼能延續兩代,「有個80多歲老街坊幫襯了幾十年,由顧客變成了老友,現在雖然老豆已經不在,但他一有空還是會來店裡坐坐,喝喝茶、聊聊天。」
賣茶葉,余鴻謙稱半途出家,聊茶他可是個專家,四十多年品茗經驗,令他儼如街坊的「茶事顧問」,從分辨好茶、泡茶、到揀茶壺,街坊有問題都來店子請教他,有些甚至買來當批發,供應給本地五星級酒店,小小茶莊堪稱街市裡的隱世高手。哪天你經過石籬(一)邨商場街市,不妨請余鴻替你拿主意選好茶,說不定會大開味覺新境界。

和記茶葉莊
地址︰石籬(一)邨商場街市66號鋪
電話︰2699 8997
如果「和記」是一種茶葉,非普洱莫屬。它濃釅、醇厚,經歷歲月的浸淫,愈陳愈香,總散發著一種獨特味道。雄據石籬街市入口逾半世紀,從父親創業再到兒子接手,和記一直是石籬人的茗茶之源。
你又雞脾、佢又雞脾,不用問也知道這就是愛心快餐的招牌菜。擺放收銀機旁邊的透明「雞脾櫃」,總能吸引點餐的食客。就算本來不打算吃雞脾,瞥見櫃子裡的油潤金黃,也想感受一下「啖啖肉」的滋味。即使去年附近開了連鎖快餐店,街坊在滿足新鮮感後,還是重投愛心炸雞脾的懷抱。
愛心雞脾是怎樣炸成的
「雞脾啊!」,「老闆,要個雞脾餐!」,「都係雞脾啦!」
你又雞脾、佢又雞脾,不用問也知道這就是愛心快餐的招牌菜。擺放收銀機旁邊的透明「雞脾櫃」,總能吸引點餐的食客。就算本來不打算吃雞脾,瞥見櫃子裡的油潤金黃,也想感受一下「啖啖肉」的滋味。即使去年附近開了連鎖快餐店,街坊在滿足新鮮感後,還是重投愛心炸雞脾的懷抱。






新人事舊作風
跟炸雞脾一樣屹立三十年的,還有收銀機後方一張褪色證件相;相中人平哥是當年的經理,今天的老闆。愛心快餐店前身叫愛群,全盛期全港有六家快餐店,後來原老闆想退下火線,就在 2015 年將順天這一家店交給平哥,還替他搞轉名手續、做頂手費分期。「去食環署轉名,那邊的職員跟我說,你好好彩,老闆咁幫你。」接手快餐店後,平哥不來新人事新作風那一套,伙計照舊,食材由前老闆的工場提供,連招牌花花制服亦不變。「這是前老闆訂造的,著開有感情嘛。」唯一改變是店名,從愛群改為愛心,「老婆鍾意。」平哥笑說:「其實叫愛心好大膽,責任好大!」
以和為貴避磨擦
責任大也不及情份大,回想三十一年前,平哥初加入愛群快餐店,跟當年的順天邨一樣青春正茂。年輕時的平哥從水吧做起,慢慢地把所有崗位都試了一圈;老闆的想法是店子小,員工盡可能什麼事都懂一點,那誰放假了,事情不愁沒人懂得做。那是個不講究個人主義的年代,連工服都不繡名字。「下班後統一拿去洗,第二天回來哪件乾淨穿哪件。介意?不會呀,反正天天都洗!」不行問責制,因為有事應該齊齊解決,「一天裡事情這麼多,難免出錯。我們的做法是不去特別追究,最緊要快快搞掂,這就可以避免磨擦。」以和為貴的結果,是員工忠誠度高;新式連鎖店的員工做個三年叫長,愛心快餐店三分二員工是待上廿年以上的老臣子--正是有這種穩定,雞脾的滋味才會始終如一。
心願開枝散葉
去年邨裡有連鎖快餐店開張,平哥一度如臨大敵;幸而不久後老街坊還是返轉頭,說其他味道吃不慣--那點差異或者叫人情味,小如一個眼神,大如幾條霎得特別熟的菜心。「順天邨有很多公公婆婆,會要求菜腍啲、飯腍啲,我們盡量取飯芯,比較軟熟。」這是流程主導的連鎖店未必處理到的細節,也是街坊店獨有的情懷。
別人做老闆想自主、想發達,紅褲子出身的平哥,勤事守業,心願開枝散葉。「我希望發展第二間快餐店,讓員工有機會上位。我自己從員工做到老闆,也希望他們有更多機會發揮所長。」
對街坊的體貼,對伙計的關懷,平哥無負愛心之名。

愛心快餐店
地址︰觀塘順天邨天瑤樓地下5號舖
電話︰2790 1466
新興運動 :「體能第二 ,興趣第一」
早前民坊啓業運動塲重開,舉行了一場慈善籃球賽,場內觀戰球迷人聲鼎沸,料不到場外一樣熱鬧,街坊們圍成一團,玩起躲避盤、芬蘭木棋、家庭羽毛球等新興運動。






日本躲避盤 好玩安全
這些運動你聽都未聽過?其實新興運動在歐美已流行多時,剌激又好玩。舉例說,躲避盤 (Dodgebee) 源於日本,就是一種結合飛碟與閃避球的新興運動。飛盤外形似飛碟,本身以海綿及尼龍製造,就算被擊中也不會感到痛楚,故比飛碟安全。另一方面,躲避盤投擲的範圍都以短距離為主,不用太大的場地,更適合在香港進行。」本身是資深運動教練的黎廣業(黑豬 sir)及羅治山(山 sir)三年前開始接觸這項新興運動,一試就愛不惜手。兩位教練除了不斷鑽研玩法及技巧,更逐步把躲避盤推廣至普羅大眾,四出走訪中、小學及社福機構,合辦體驗活動及訓練課程。短短三年間,參加者人數已多達三十萬,令新興運動在社區「打響頭炮」。二人眼見大眾對新興運動的需求和熱愛與日俱增,便於去年與志同道合者成立「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冀在香港推廣多元化的新興運動。
玩法多變 老幼咸宜
除了躲避盤外,他們近年更引入歐美大熱的芬蘭木棋 (Molkky) 、家庭羽毛球 (Family Badminton)、穿雲箭 (AirStorm)、法式滾球 (Pétanque) 等三十多項新興運動,讓普羅大眾可以體驗更多新穎且玩法多變的體育項目。誠然,新興運動跟傳統運動的要求大有不同。「籃球、足球、網球等傳統運動較著重體能、先天條件和技術,對於沒有做開運動的人來說,容易產生挫敗感而放棄。但新興運動則較著重團隊的策略和合作,體能反屬其次,即使對自己體能沒有信心的人,也可從中得到滿足感和建立自信。」協會顧問陳穗濤(Fox)乃資深體育老師,深明傳統運動的局限性,更希望透過各樣新興運動,提升青少年對運動的興趣。
大部分新興運動均是男女老幼咸宜,甚至連傷健人士都能參與,「像美加大熱的穿雲箭,箭頭以海綿特製,連三、四歲的小朋友也可享受射箭之樂,更可訓練專注度;而結合太極、網球、羽毛球於一身的柔力球則有助訓練手眼協調、節拍感及提升柔軟度,特別適合長者參與。」
落戶屋邨 盼全民運動
民坊為支持更多社福機構服務社區,於大窩口邨商場劃分「NGO街」,而協會更於日前正式進駐大窩口商場,希望把新興運動帶「入屋」。現時大窩口總部舉辦多項新興運動及課程,民坊更贊助協會於每個星期六在旗下管理的啓業運動塲舉行新興運動班,讓街坊免費參與。
為了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需要,協會在大窩口總部引入各種器材,「像老人家坐得多,運動少,更需要加強腰腹的核心肌肉,我們會用注水式的核心肌肉訓練器械,好處在於能刺激腰腹較少訓練的肌肉,核心肌肉加強了,即使突發跌倒,也可減低受傷機會。」
總部亦設有專業測脂磅為街坊免費測脂,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專業的建議,「最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大眾 gym room,讓街坊能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繼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達至全民運動。」兩位創辦人說。
有一群如此熱心推廣運動的人,你還有不運動的藉口嗎?

地址︰大窩口邨富安樓地下104號舖
電話︰3619 4584
早前民坊啓業運動塲重開,舉行了一場慈善籃球賽,場內觀戰球迷人聲鼎沸,料不到場外一樣熱鬧,街坊們圍成一團,玩起躲避盤、芬蘭木棋、家庭羽毛球等新興運動。
葵芳廣場的大家姐
一向較為冷清的葵青區近年被譽為「平名美食天堂」,靠著各色美食小店,帶熱了附近各個商場。葵涌廣場是大眾最熟悉的「掃街好去處」,而相隔一街之隔、一字之差的葵芳廣場,也是區內人推介的平食地點。「講真,十幾年前有誰預計得到這商場會變得咁墟冚?」人稱「大家姐」的葵芳廣場保安員李慧說。





屋邨商場有彈性
在葵芳廣場工作逾十載,大家姐見證附近一帶的興衰。提起入職時商場的光景,大家姐歷歷在目。「那時房署管轄,整個場很舊、很『噏耷』,燈光暗沉、冷氣欠奉,街坊都不願意來。」商場連接港鐵站,但到附近工廠區的上班族只把商場當成行人通道,甚少停留;商鋪也不多,早期就只有幾家賣麵包、凍肉和旗袍的店子。
後來商場易手,才來個180度大翻新;燈光和牆身顏色改善了,還加入許多新鋪,為街坊帶來更多的購物選擇。大家姐笑言返工都「醒神」了,「起碼去廁所時都無以前咁驚!」在她眼中,改變能帶來進步。
畢竟葵芳廣場是屋邨商場,論豐富多元,難以跟區內大型商場媲美,但大家姐覺得這不失為優勢。「舊式商場不用什麼都按指引去做,處事比較有彈性。像商場酒樓,有時晚上會有街坊食客飲大兩杯醉倒地上,一般保安員可能即時『call白車』了事,我們見有熟口熟面的,會嘗試聯絡屋邨管理處,請家人把他直接送回家。」
又有時,商鋪做推廣送禮物、飲品,大家姐都會幫上一把。「咪提啲街坊、清潔姨姨去攞囉,都是舉手之勞,大家開心最緊要。」
叫怒漢也投降
即使遇到棘手情況,或者碰著「商場VIP」諸多投訴,她都處變不驚。「這些『VIP』特別喜歡鬧人,新同事未必頂得順,不過我們熟知他們脾性,早已摸出最合適的應對方法。」她形容,這些「VIP」有時像家人,幾嬲都好,鬧完就無事;換在其他商場,未必有空間招待他們。
人際關係很微妙,有些人天天相見但無情,有些人卻是不打不相識。「以前地下有間打冷鋪,老闆是個大情大性的潮州怒漢,常常借啲意在門口開多幾張檯做生意,屢勸不改。結果無論落雨打風我都像門神般天天站在店外,最後佢都服咗我,終於肯把桌椅搬回店內。」
從此他倆惺惺相惜,經常噓寒問暖。即使現在老闆已不在人世,店子也結業了,李慧仍時刻回想這段「保安與店主」的緣分。
香港人常說,打工「講金不講心」。近年區內旺熱,很多保安會過檔到人工較高的大型商場。能把大家姐如此有經驗的保安留足十年,原因簡單既老土 —「有感情啊嘛!」「看著這個商場由本來唔多好做到現在有聲有色,跟商鋪、街坊又相處這麼久」;一點一滴對大家姐來說勝過那一千幾百的加薪。
保安的工作說難不難,話易不易。葵芳廣場好幸運有大家姐般敬業樂業的保安;相信她的努力,與街坊的關係是大家喜歡這個商場的其中一個原因。感謝大家姐多年來對商場的照顧!

街坊的環保響導
今天在香港說環保,你我都不陌生,但回想八、九十年代,普羅大眾的環保意識仍很薄弱,推廣環保的活動亦不普遍。當年有一班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家懷著宣揚環保概念的理想,膽粗粗成立了名叫「綠領行動」(原名:綠色學生聯會)的非牟利機構。由一開始無人問津,到現在成為香港主要環保團體之一,足見綠領行動努力的成果。





從小事做起,培養環保意識
形象「入屋」可是綠領行動的取勝之處。「街坊們天天經過,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就更容易明白環保是什麼。」總幹事何漢威說。在 2010 年,綠領行動正式落戶李鄭屋商場設立總部,並開始推行「食物分享計劃」,「一開始大家對活動都半信半疑,既質疑其可能性,又顧慮面子不想受人恩惠。」
想當年,何漢威天天跟義工到處遊說菜販參與活動,反應卻十分冷淡,透過多年與街坊的溝通及機構成員以身作則,才慢慢累積到一班粉絲。「社區活動都要靠口碑,街坊試過覺得好,就容易傳播。」像李鄭屋這類舊式商場,鄰里關係十分親切,「旁邊的中醫診所,很多街坊幫襯,他們幫忙推廣一兩句,又更多人參加。」現在,「食物分享計劃」約有廿檔菜販定期參與,近年更擴展至麵包回收。除此之外,綠領行動亦有舉辦「小學環保午膳政策」、「校園零廚餘」等計劃,希望從教育入手, 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每逢節日,綠領行動亦會舉行大型回收活動,例如「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動」及「月餅盒回收計劃」,讓大家慶節亦不忘環保。透過民坊,他們將環保活動拓展至更多屋邨商場,回收點遍佈港九。就像去年的月餅盒回收計劃,民坊主動贊助小禮物,使回收量遞增。今年年頭開始,綠領行動亦會與民坊合作,在旗下的啓業天台運動場推行膠樽回收的長期計劃。
綠色小驚喜
紮根多年的綠領行動,在街坊心中已與「分享」及「回收」劃上等號。
雖然總部不是回收點之一,但不少街坊還是會把利是封或月餅盒放在門外,甚至把吃不完的餅乾、舊書送來。「有時都唔知好嬲定好笑,畢竟我們未必夠人手處理,但說到尾街坊把這裡當成社區內的環保中心,希望透過我們把剩餘物資轉贈他人,都算實踐環保概念,值得安慰。」
另外,總部後門有幾行籬笆植物,是何漢威幾年前特意找人設計,希望做個小小綠化,使派送物資時環境更舒適,「不知從何時開始,有街坊靜雞雞把小樹苗放在盆裡一起種,品種更是層出不窮,一時是無名小花,一時是蘆薈,長到一定程度又會悄悄把它掘走,名副其實來趟『共享花圃』,笑死我們。」
這些街坊給綠領行動送上的「綠色小驚喜」,不也正好肯定了他們多年的努力?

綠領行動
地址︰長沙灣李鄭屋商場304號鋪
電話︰3499 1780
今天在香港說環保,你我都不陌生,但回想八、九十年代,普羅大眾的環保意識仍很薄弱,推廣環保的活動亦不普遍。當年有一班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家懷著宣揚環保概念的理想,膽粗粗成立了名叫「綠領行動」(原名:綠色學生聯會)的非牟利機構。由一開始無人問津,到現在成為香港主要環保團體之一,足見綠領行動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