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 Cookies 進行分析、提供個人化信息和廣告。請閱讀我們的 Cookie 政策、隱私政策 及 條款和細則 以了解更多。(我們只提供英文版本)
如閣下繼續瀏覽,即表示了解及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及接受有關條款和細則及私隱政策。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You can read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and Conditions.
By clicking Accept & Close, or by using the site, consent to cookies will be given.
清晨7時,啟業邨份外寧靜,路人寥寥可數。
唯獨商場停車場上蓋的籃球場,蠢蠢欲動,每天總會聚上30、40人來耍太極。
他們都是啟業邨的老友記,年輕的60來歲到最年老的90多歲;無論是熱辣辣的炎夏、北風呼呼的寒冬、抑或下雨颱風天,他們都會準時來上課。而且一上,更已是30多個年頭。
這個太極班最初由康文署開辦,當年啟業邨才剛入伙,邨內康樂活動欠奉,便想出在籃球場開班教太極。「原本反應麻麻,得小貓6、7 人上堂差點被殺班,幸好慢慢建立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學員人數回升至廿多人才『有得留低』。」陳淑卿是資深武術太極教練,年青時已擔任康文署註冊太極導師,先後在多個屋邨開班授徒,退休後她依然活躍,見康文署停辦啟業太極班,便索性留下來繼續義教,「教開有感情,同啲街坊都熟晒,而且佢地又咁鍾意學嘢,點捨得就咁就完。」她家住秀茂坪,每朝6點多便要坐車出藍田再轉小巴來啟業邨授課,路途雖轉折,幾十年來卻依舊風雨不改,「唔係因為呢個籃球場聚到咁多街坊,我諗我都唔會喺度教到30幾年。」
這個籃球場,的確見證著上世紀公共屋邨規劃的發展變遷;由70年代初開放式平台設計,到80年代新式綜合大樓;啟業邨於1981年入伙,正好趕上潮流在邨內建上一棟集街市、商場、停車場及頂層有蓋球場於一身的綜合式大樓。這種有蓋球場勝在樓底超高,加上四面只以鐵籠包裹,感覺通風開揚,又避免日曬雨淋,「啲街坊一得閒就落嚟,就算唔做運動,坐吓、傾吓計都好,打風落雨一樣無有怕。」陳師傅說,全盛時期來打太極的街坊多達70、80人,差不多逼爆整個籃球場,加上邨內康體設施其實不算多,打籃球、親子活動、打躉吹水的都會上來籃球場,人氣可說盛極一時,只是直至幾年前,管理公司因天雨積水怕街坊跌倒要求停辦太極班,受街坊大力反對,最後經多番調停才得以繼續,「換到別處上堂,啲街坊嫌遠唔嚟,少咗機會耍太極做運動,都無咁健康。啟業邨老人家比較多,更需要更多設施給他們見見人、伸展一下。」
陳師傅雖非邨民,卻跟啟業邨建立深厚的感情,尤其天天相見來學太極的老街坊,感覺更像老朋友一樣,「有些跟我學了幾十年,睇住大家一齊由中年變老友記,現在見到佢地身體健康日日落到嚟耍太極,就放心了。」她說,太極班不單是街坊溝通的橋樑,也成了老友記之間的生活支援網,「好似展哥咁,非常熱心幫人,退休後不止瞓身練太極,平時更會在邨內做義工,替有需要的老友記攞飯、量血壓。我們每遇上什麼難題,一開聲,展哥都會第一時間出手相助。」還不止,陳師傅更在班上發起籌款,透過參加不同慈善機構的齋宴及活動募捐,回饋社會,「我們雖然老了,但能力許可的話,仍想出一分力,去幫助社會上比我們不幸的人。」
太極班開了逾30年,陳師傅坦言近年身體健康不如前,也未必可以天天來上課,不過原來她已早有後著,找來徒弟展哥幫忙代課,「雖說太極自行練習也行,但始終有人帶領,凝聚街坊的力量會更大,更能把長者做運動的風氣和習慣延續下去。現在有展哥接棒,總算能功成身退,我都放心得多。」她大半生心繫街坊,感情一點一滴累積,這份情,絕對得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