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芳廣場的大家姐
一向較為冷清的葵青區近年被譽為「平名美食天堂」,靠著各色美食小店,帶熱了附近各個商場。葵涌廣場是大眾最熟悉的「掃街好去處」,而相隔一街之隔、一字之差的葵芳廣場,也是區內人推介的平食地點。「講真,十幾年前有誰預計得到這商場會變得咁墟冚?」人稱「大家姐」的葵芳廣場保安員李慧說。










屋邨商場有彈性
在葵芳廣場工作逾十載,大家姐見證附近一帶的興衰。提起入職時商場的光景,大家姐歷歷在目。「那時房署管轄,整個場很舊、很『噏耷』,燈光暗沉、冷氣欠奉,街坊都不願意來。」商場連接港鐵站,但到附近工廠區的上班族只把商場當成行人通道,甚少停留;商鋪也不多,早期就只有幾家賣麵包、凍肉和旗袍的店子。
後來商場易手,才來個180度大翻新;燈光和牆身顏色改善了,還加入許多新鋪,為街坊帶來更多的購物選擇。大家姐笑言返工都「醒神」了,「起碼去廁所時都無以前咁驚!」在她眼中,改變能帶來進步。
畢竟葵芳廣場是屋邨商場,論豐富多元,難以跟區內大型商場媲美,但大家姐覺得這不失為優勢。「舊式商場不用什麼都按指引去做,處事比較有彈性。像商場酒樓,有時晚上會有街坊食客飲大兩杯醉倒地上,一般保安員可能即時『call白車』了事,我們見有熟口熟面的,會嘗試聯絡屋邨管理處,請家人把他直接送回家。」
又有時,商鋪做推廣送禮物、飲品,大家姐都會幫上一把。「咪提啲街坊、清潔姨姨去攞囉,都是舉手之勞,大家開心最緊要。」
叫怒漢也投降
即使遇到棘手情況,或者碰著「商場VIP」諸多投訴,她都處變不驚。「這些『VIP』特別喜歡鬧人,新同事未必頂得順,不過我們熟知他們脾性,早已摸出最合適的應對方法。」她形容,這些「VIP」有時像家人,幾嬲都好,鬧完就無事;換在其他商場,未必有空間招待他們。
人際關係很微妙,有些人天天相見但無情,有些人卻是不打不相識。「以前地下有間打冷鋪,老闆是個大情大性的潮州怒漢,常常借啲意在門口開多幾張檯做生意,屢勸不改。結果無論落雨打風我都像門神般天天站在店外,最後佢都服咗我,終於肯把桌椅搬回店內。」
從此他倆惺惺相惜,經常噓寒問暖。即使現在老闆已不在人世,店子也結業了,李慧仍時刻回想這段「保安與店主」的緣分。
香港人常說,打工「講金不講心」。近年區內旺熱,很多保安會過檔到人工較高的大型商場。能把大家姐如此有經驗的保安留足十年,原因簡單既老土 —「有感情啊嘛!」「看著這個商場由本來唔多好做到現在有聲有色,跟商鋪、街坊又相處這麼久」;一點一滴對大家姐來說勝過那一千幾百的加薪。
保安的工作說難不難,話易不易。葵芳廣場好幸運有大家姐般敬業樂業的保安;相信她的努力,與街坊的關係是大家喜歡這個商場的其中一個原因。感謝大家姐多年來對商場的照顧!
